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In an accumulation game, a HIDER attempts to accumulate a certain number of objects or a certain quantity of material before a certain time, and a SEEKER attempts to prevent this. In a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game the HIDER can pile material either at locations $1, 2, …, n, or over a region in space. The HIDER will win (payoff 1) it if accumulates N units of material before a given time, and the goal of the SEEKER will win (payoff 0) otherwise. We assume the HIDER can place continuous material such as fuel at discrete locations i = 1, 2, …, n, and the game is played in discrete time. At each time k > 0 the HIDER acquires h units of material and can distribute it among all of the lo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k, the SEEKER can search a certain number s < n of the locations, and will confiscate (or destroy) all material found. After explicitly describing what we mean by a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game on discrete locations, we prove a theorem that gives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HIDER can always win by using a uniform distribution at each stage of the game. When this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special cases and examples show that the resulting game becomes complicated even when played only for a single stage. We reduce the single stage game to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also obtain some partial results on its solution. We also consider accumulation games where the locations are arranged in either a circle or in a line segment and the SEEKER must search a series of adjacent locations. © 2002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9: 60–77, 2002; DOI 10.1002/nav.1048  相似文献   
72.
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压力匹配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台,采用燃气作为一、二次流驱动工质对多喷嘴超声速引射器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引射器的压力匹配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流总压越低,引射喷嘴出口压力越低,与二次流压力匹配越容易;二次流总压越低,保持压力匹配对引射器的要求越高;二次流总温对压力匹配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3.
在交汇式双联装火炮武器系统中,火炮装置通过联装两座火炮单元来提高发射率,由于火炮单元自动机轴线与火炮装置的实际架位存在偏差,常规标定方法无法获取此类武器系统火炮架位与跟踪传感器的偏差。本文提出一种交汇式双联装火炮武器系统的零位检测和规正方法,本方法通过零飞方式检查火炮瞄准误差,并根据火炮高低指向实时地计算炮管指向和火炮架位的实际偏差,以准确测量火炮与跟踪传感器的零位偏差,实现交汇式双联装火炮武器系统快速标定。  相似文献   
74.
惯性定位系统阻尼零速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惯性定位系统中,零速修正是系统进行误差控制的一项有效重要手段.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利用阻尼技术,推导并提出了一种零速修正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系统零速修正误差模型基础之上,设计合理的阻尼回路,将周期性停车时系统自身的速度信息作为阻尼信息,阻尼系统周期性振荡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阻尼零速修正方...  相似文献   
75.
提出了四站时差定位无源雷达系统的探测威力模型及覆盖度指数评估模型,分析了系统在实际部署应用中面临的辅站站址的选择、主辅站高度优化配置等问题.论述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2种故障模式,并定量仿真分析了目标位置变化对辅站故障时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及所得结论对系统的实际部署使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可作为一种实用方法用于具体部署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76.
针对固定窗口算法实现点乘运算的椭圆曲线密码,基于符号变换故障攻击原理,通过分析不同故障模型下的密钥恢复过程,给出一种能够解决“零块失效”问题的改进故障分析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定窗口算法的椭圆曲线密码易遭受故障攻击,10min内即可恢复NIST-192完整密钥。该故障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采用点乘运算的密码算法。  相似文献   
77.
压电速率陀螺瞄稳系统工程实践中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压电速率陀螺瞄稳系统原理和模型的基础上,对前馈稳定、瞄准线旋转、陀螺零位、载体振动等进行了分析,给出零位补偿措施和噪声抑制对策。并探讨了稳定系统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问题  相似文献   
78.
舰炮武器系统机械零位检测校正新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舰炮武器系统机械零位检测校准常用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检测校准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可提高校准的精度和工效,适应性强,特别适应于用软件校准机械零位,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超低轨道卫星摄动特性分析及轨道维持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低轨道卫星长时间在轨飞行的轨道维持问题,分析了超低轨道平均偏心率矢量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超低轨道维持的控制方法。分析了J2、J3摄动以及大气阻力摄动作用下超低轨道卫星偏心率矢量的变化特性;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超低轨道高度维持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速度脉冲作用下超低轨道平均偏心率的变化是稳定的,所设计的轨道维持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超低轨道高度维持,确保平均偏心率矢量收敛至平衡位置,且用于轨道维持的燃料消耗合理,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超低轨道飞行要求。  相似文献   
80.
无人机风梯度滑翔过程中能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梯度滑翔是一种能够使飞行器从飞行环境中获取能量的飞行方式。在已建立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人机在已知的梯度风场中一个滑翔周期内的能量变化过程。采取分段解析的方法,将一个风梯度滑翔周期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即逆风爬升、高空转弯、顺风下滑和低空转弯,其中高空转弯为整个滑翔周期内的关键阶段。采用三维空间路径结合二维平面投影的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无人机在高空转弯过程中的运动方程和能量转化方程,同时分析了影响飞行器从梯度风场中获取能量以及梯度风场中由于空气阻力导致飞行器能量损失的相关参数,为无人机最大程度地从梯度风场中获取能量,同时减少自身能源损耗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根据理论建模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逆风爬升和高空转弯的初期是获取能量主要阶段的结论,对指导无动力滑翔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